您好,欢迎来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 ! 现在时间:
政策信息
政策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信息 >> 正文

多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呼吁——在成渝地区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文字: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0日  浏览次数:

两会视线
  2022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万余家,同比增长逾四成;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创新引领发展。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四川能不能更快、更高、更强?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这个话题引起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高度关注,多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呼吁“在成渝地区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建设国家科学中心 成渝地区“底子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来支撑。”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杨建德认为,科技创新中心更加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成功转化;科学中心则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强调通过汇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多种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形成基础科学和原创能力的重大突破。
  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合肥、大湾区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被定位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有科学中心与之相匹配。
  在委员们看来,四川拥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好底子”,重庆的基础同样不弱并且很有特色。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底,四川已拥有1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9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有两院院士64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约380万名,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基础还在进一步夯实壮大。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告诉记者,四川是我国核工业的重要基地。“目前,西物院、中物院、西南交大都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布局建设聚变研究设施。在成渝地区建设引领国际的聚变原创技术策源地,创建国际聚变创新研究中心,对于成渝地区合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明确目标 来一场“双向奔赴”的约会
  如果在成渝地区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国家提供哪些支持?四川又该怎么做?
  委员们建议,由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文件,支持布局建设成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更大力度支持四川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级,进一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高能级创新平台的规划布局和资金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委员们同时指出,在成渝地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该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约会,国家有意愿,川渝也当有行动。
  “目前,成渝科技创新协同合作的多项工作已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更多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集聚到成渝地区这片创新沃土。”段旭如建议,成渝两地可以发挥各自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集聚全球知名的高精尖人才等创新要素,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提能和经济社会发展。
  “若能在成渝地区布局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川渝齐心努力,就能打造一个更高水平的‘第四极’。”杨建德说。



关闭

版权所有  重庆工商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