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列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这进一步提升了川渝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势,强化了两省市共同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历史使命。
即将开启的2023年,四川该如何贯彻党的二十大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有关部署要求,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川观智库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要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加强经济合作区建设,尽快布局城市新区产业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向川观智库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四极”的定位,可以理解为区域发展的排序位置。
肖金成提出了产业发展的两项重点。第一是加强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第二是重点布局城市新区的产业。他直言,成渝地区相邻区县、乡镇合作建产业园或者经济区,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行政分割导致各种利益、资金矛盾难消除,已经建成的经济合作示范区并没有完全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解决问题出发,肖金成建议各级各地的经济合作区都必须真正从合作机制上突破,建立多层级的联合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制度,或联合领导小组。肖金成特别提醒注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部署,“双圈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现路径”,因此他建议川渝各地大胆探索经济合作区的改革。关于肖金成建议的产业发展第二个重点方向,即尽快布局城市新区的产业,“只有创造岗位才能聚集人气,而岗位靠产业产生。”肖金成说,新区的产业有赖于培育,不过相比之下,更快更高效的做法是引进来,“快速行动,开展招商引资。”他建议除了高新技术产业外,新区不能忽视传统产业。要进一步建好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建设,肖金成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经很好地跨过了统一共识、普及认识的阶段,接下来是细化举措落地落实的阶段。按他的说法,《规划纲要》是粗线条绘蓝图,现阶段成渝地区则要遵循各种细线条的规划,开启质与量的同步推进。
肖金成列举了细线条规划的代表作《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并解释“质”的内涵即成都和重庆主城两大中心城区通过瘦身健体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发展。他直言,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的建设是新一年的重中之重。同时提醒注意《规划纲要》要求的“推动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是以成都重庆主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扩容提质,形成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乡融合发展的都市圈。肖金成表示,“城市群要一体化,都市圈要同城化。同城化主要体现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公共服务等无障碍流通,要求更高。”他强调“交通先行”,建议都市圈的同城化任务,首要是“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只有城际铁路畅通之后,周边城市才能更好地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规模才能做大,差距才能缩小。”肖金成说到,建设城乡融合的都市圈和产业联动的都市圈都是重点,而它们紧密依赖轨道上的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