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 ! 现在时间:
学术研讨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活动 >> 学术研讨会 >> 正文

成都温江区:在唱好“双城记”中展现担当 在共建“经济圈”中主动作为

文字: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05日  浏览次数:

2021年,温江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主动对标“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按照“展现担当、主动作为”的工作思路,以项目为抓手、产业为牵引、创新为动力、营城为路径,在产业建圈强链、发展动能转换、城市特质塑造等方面争先占位,努力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聚焦建圈强链,打造成渝地区生物医药引领区

坚持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和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发展理念,按照“链主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模式,紧盯世界500强、国内前10强,围绕链主企业靶向招引培育一批产业价值链高端领域和关键环节项目。

在创新药方面,以药明康德为链主,科伦、海思科、罗欣、百裕、百利等为龙头,200余家链属企业聚链成群的产业格局基本成势。在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初步构塑了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为链主,博奥、利尼科、美创等为龙头,150余家链属企业聚链成群格局。在医疗人工智能方面,依托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希氏异构等精准补链、壮大规模。在医疗服务方面,新引进世界知名的勃林格殷格翰,聚集医疗服务机构64家、互联网医院25家。

全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温江区作为西部唯一区域被国务院通报表扬为全国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成都医学城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中位列非国家级园区第一名。

聚焦平台驱动,打造成渝地区三医创新策源地

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布局,积极参与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需求,多维度构建生物医药创新平台服务体系。

一是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建“国字号”平台。积极布局生命科学、脑科学、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筹划生物技术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二是主攻产业共性需求建“功能性”平台。依托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打造西部最大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检验检测基地、中试熟化平台和开放式创新平台,着力构建从药物发现到注册量产的完整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三是聚焦产业个性需求建“定制化”平台。针对生物医药研发物品“进口难、进口慢、进不来”等痛点,建成西部首家生物医药研发供应链服务平台,携手成都海关创新进口特殊物品“关地协同”监管模式,实现在“管得住”前提下“跑得快”。

全区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省级研发平台170个、布局海外研发机构15个、在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5个、在研药械品种1104个,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I类新药25个、三类医疗器械67个。

聚焦要素流动,打造成渝地区城乡融合示范区

坚持整体谋划,聚焦三个方面深入探索。

一是城乡产业协同突出“三区联动”。围绕打造健康产业高地,突出生产要素的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成都医学城聚焦医药、医械智造和医学研发领域,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聚焦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焦医养融合领域,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

二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依托自然本底条件,引进专业设计、运营团队,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建设岷江书院、依田桃源等精品民宿项目21个,打造川西林盘景区11个,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是探索全链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社会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农民从事休闲农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经营性活动,城乡收入比缩小为1.51:1,居全省第二。

聚焦两河一心,打造成渝地区现代田园幸福城

构筑“两河一心”功能格局,在空间上深耕、产业上精进,通过纵向筑势、横向赋能,为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一是打造江安河活力新潮消费带。按照分段式、主题化的开发思路,沿江安河打造记忆江安、活力江安、未来江安三大主题,推进温江公园、光华商圈、凤溪岛等示范项目建设。

二是打造金马河运动休闲消费带。沿金马河打造康体养、文体旅、体产城三大组团,建设8公里核心示范带,建设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生物多样性城市展馆、318房车运动营地等引爆性项目。

三是打造文庙国潮文化街区。以“一庙两楼一塔”承载情感归依,以“四里八街六巷”活络城市肌理,复原历史文化遗存,植入时代潮流 与传统艺术交融互动的消费场景,以历史记忆的再现、质朴生活场景的呈现和市井文化的体验,唤醒老温江人的情感记忆,塑造新温江人的精神认同,构建来温江人的文旅意象。

2022年,温江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围绕“幸福温江·美好之城”奋斗目标和“三个之区”发展目标,精心谋划组织好“开门红”,压茬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节点调度产业建圈强链实现新突破,发挥改革创新主体作用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聚焦“四大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先行贡献。


关闭

版权所有  重庆工商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